钱粮有了之后,现在就差兵器了。高洪容列了一张清单出来,交给高愈用印之后,派人去县武库领取装备。
根据高洪容研究过的戚家军的装备,盾牌、长枪、狼筅、镋钯、棉甲、火铳和虎蹲炮,才是戚家军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。
只是,高洪容目前训练的只是一支由民壮组成的乡兵而已,并不是戚家军那种朝廷的经制军队。棉甲、火铳和虎蹲炮,基本上也就不需要考虑了。
果然,县武库里领出来的兵器,除了刀、盾和长枪之外,还有百余张60斤弓,大约五千支箭。
高洪容看着堆成小山样的各种兵器,不由微微一笑,领取兵器如此的顺利,显然是张知县不想落下话柄,故作大方罢了。
由此可见,张知县的靠山很硬,并不惧怕高家老太爷在朝里的深厚人脉。
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军队,令行禁止,都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高洪容让高小乙和吕武等人,按照高矮顺序,站成了两排。
“诸位,都脱下左脚的鞋。”高洪容第一次下令,就遇见了尴尬的事儿,大家都没有听懂他说的是啥。
包括高小乙和吕武在内,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,一脸的懵懂,颇有些不知所措。
高洪容仔细一想,不由一阵汗然,是他错了。前后左右的方向感,现代人早就习以为常,但是古人不知道啊。
“我来示范一下,脱了这只脚上的鞋。”高洪容蹲下身子,脱了左脚的布鞋。
“好,大家照我的示范,一起脱了这只脚上的鞋。”高洪容指着只穿了白色布袜的左脚,让大家一起脱鞋。
然而,有人脱了左鞋,有人却脱的是右鞋,看上去怪怪的。
高洪容明白了,他面对着众人,大家又都没有前后左右的方向感,自然很容易搞错了。
“顺儿,你站过来。”高洪容向来是不怕困难的,他把顺儿叫来,背对着众人,站到了大家的最前头。
高洪容蹲下身子,脱了顺儿左脚上的布鞋,让他光着左脚。然后,高洪容再教大家脱鞋的时候,错的人就很少了。
经过几次反复的纠正之后,高小乙和吕武等人,都和顺儿一样的光着左脚。
“光脚的这边,是左。穿鞋的这只边,是右。”高洪容不厌其烦的反复教导大家左和右的区别。
没办法,由于高小乙和吕武他们,都属于文盲的范畴,高洪容足足花了两个多时辰,才教会了他们认清左和右。
所谓万事开头难,高洪容在教育大家的同时,自己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。
训练的间隙,高洪容怕高愈一直闲着没事做,将来会惹人说闲话,就让他负责筹备众人的午膳。
在这个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,一般人家的父亲,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,哪里会听凭儿子的摆布?
可是,高愈不同。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事,对于练兵,更是一窍不通。
既然,高洪容干的似模似样,颇有章法,听儿子的话,又有何妨?
高愈望着满头都是细小汗珠的高洪容,心里别提多感动了。不是为了他这个没用的爹爹,高洪容至于累成这样么?
“说吧,想吃啥,爹爹这就去安排。”高愈摸出袖内的手帕子,一边替高洪容擦拭脸上的汗水,一边格外温柔的问他。
“爹爹,咱们这里的人太多了,如果总是叫外面的吃食,开销难免巨大,也不甚妥当。”高洪容早就想清楚了,有条有理的说,“咱们家不是有现成的好厨子和好厨娘么,叫几个过来帮忙煮饭烧菜,让大家既能吃饱,还能吃好,才肯舍得替咱们卖命。”
高愈频频点头,笑着说:“此事便交给爹爹去办了。”
高洪容接过顺儿递来的茶盏,喝了口淡茶水,润过嗓子眼后,慢条斯利的说:“这处大校场,荒废已久,屋舍多有破漏之处,爹爹可以马上找人来修补。”
“好的,爹爹记下了。”高愈担心忘记了儿子的叮嘱,也顾不得父亲的尊严了,索性叫人拿来纸笔,高洪容说啥,他就记啥。
“咱们暂时只有几十个人,爹爹可以找人先修今晚就要住的地方。至于别的屋舍,可以暂时不管它,等以后召集大队的民壮之前,再修不迟。”高洪容一条条的安排下来,考虑的十分周到,令高愈越想越觉得佩服。
“另外,张知县只给了兵器和钱粮,却未给被褥铺盖等物,这显然是暗中的刁难了。”高洪容微微一笑,“不过,这里都是咱们家的自己人,铺盖卷啥的,也都是现成的。爹爹命人回去叫了大车,取来便是。”
高愈虽然没啥本事,提笔做记录的速度却不慢。高洪容说完后,他惟恐记错了,还特意复述了一遍。
“爹爹,我娘带了不少的掌柜和伙计来余姚,您可以让我娘派几个信得过的掌柜和伙计过来。咱们这里的一应采买之事,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办。他们毕竟是我娘用熟了的旧人,以我娘的手段,也不怕他们背着咱们捞好处。”高洪容的一席话,把高愈给逗乐了。
林氏整治手下贪污掌柜或伙计们的厉害手段,别人也许不太清楚,高愈这个枕边人,岂能不知?
“哦,对了,吃饭的碗筷啥的,这里全都没有,需要告诉我娘,请她吩咐人去办。”
父子俩足足商量了一个时辰。等高洪容说完之后,高愈望着桌上厚厚的一叠记录稿纸,更加坚定了,配合儿子练兵的决心。
由于时间仓促,今天的午膳,只能是派人就近搜罗了烧饼、窝头、腌萝卜条和咸鱼等等。反正是能买到啥,就只能吃啥,算是草草的对付了这一餐。
用罢午膳,等高愈带着人,乘马车回县城办事之后,高洪容接着操练他的第一批部下们。
熟读明史的高洪容,他心里非常有数,弘治年间的倭寇,几乎都是从日本岛顺风坐船来的真倭寇。
到了嘉靖年间,由于弱智的彻底禁海令,导致大明朝东南沿海的海商势力,和日本内战中的失败者们,彼此勾结在了一起,倭寇之患才泛滥成灾,一发不可收拾。
那时候,大量的假倭寇,混杂在真倭寇之中,肆无忌惮的袭扰东南沿海的各个富庶之地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
现在,真倭寇的人数并不多,最大一股也不过是500人而已。单单是明朝沿海的卫所力量,就远远超过他们的人数。
喜欢高衙内请大家收藏:(m.xsbiqu.com)高衙内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